[39]参见应松年:《行政复议应当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载《行政管理改革》2010年第12期。
无论某一审查标准被单独使用还是并用,笔者都将其计算为一次,各种标准的适用次数分布如图2所示。[45]不过,这种意义上的形式审查方式因为契合了应急行政的内核性要求,可以帮助司法机关更加接近真相。
即使是可以预警甚至是预警技术比较成熟的突发事件,成功预警也只是一种可能性而已,法院如果以被诉行为实施前未经预警而否认其应急性,缺乏说服力。对于被告就此类事实问题提出的主张,在其能够提供基本证据的情况下,法院根本就没有甄别能力。原因在于,2016年10月县集中供热应急指挥部启动所谓三级应急响应和派驻工作组,是为了协调加快供热厂的建设进度确保在当年冬季如期供暖,2017年2月的强制接管则是供热厂因与政府供暖费纠纷引起短暂停暖而采取,两件事情看似前后衔接,实则起因不同。[35]前者体现了法律的普遍价值,后者体现了其在应急管理领域的特殊价值。尽管这个层面的工作只能在少数情况下奏效,但仍必不可少。
这说明该制度切合实践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将其作为司法认定标准具有实质正当性。[38]高小平:《综合化:政府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载《行政论坛》2007年第2期。参见周峰:《三种综合性健康指标比较:质量调整生命年、失能调整生命年和健康期望寿命》,《环境与职业医学》2010年第2期,第120-122页。
第三种救济方式是所谓混合式审查(hybrid system of review),即结合上述两种救济方式,兼采二者之长。第三,对于医学伦理委员会和医疗卫生机构做出的决定可以提起诉讼,法院就决定是否符合分配方案进行审查,判令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违背方案而造成损害的相关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第二,从决策主体、立法形式和救济机制三方面,探讨该伦理方案落地所需配套的法律规则。疫情中,临床医护人员身心压力巨大,再要求其进行资源分配,无疑会增加负担。
该州2014年《公共安全法》第14条规定:在灾难性卫生紧急状态被宣布后,医疗服务提供者出于善意的行为若造成损害,应免于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李杰、高红艳:《医疗资源的分配正义:谁之正义?如何分配》,《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5年第11期。
第三,动态原则一方面要求只有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且其它补救措施均不敷所用时才能启动紧急分配方案,另一方面则要求对疫情风险、医疗资源短缺程度和患者状况定期展开评估,并及时做出调整。第三,经济能力,即优待处于经济弱势地位的患者,特别是无家可归者。不考虑家庭角色的原因在于搜集信息成本太高,也没有公认的标准来判断何种家庭角色更重要。第三,生命年数,即以拯救生命年数最大化为标准来分配。
[i]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做法为世界树立了标杆。[xxx] See Angela Campbell and Kathleen Glass,The Legal Status of Clinical and Ethics Policies,Codes,and Guidelines in Medical Practice and Research,46 McGill Law Journal 473,475-477 (2001). [xxxi] See New York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New York State Task Force on Life and the Law,New York Ventilator Allocation Guidelines,http://gfggaea78ae2a64f94c06s0kp65v9wpfxv6b5p.fhaz.libproxy.ruc.edu.cn/regulations/task_force/reports_publications/docs/ventilator_guidelines.pdf,最近访问时间[2020-03-08]。日常状态下,医生的诊疗义务针对的是个体病人,而在应急状态下,该义务的对象就转变为人群(population)。再次,以生命年数为标准整体上不利于老年人,因为其天然寿命年数较少。
探寻紧缺公共医疗资源分配的伦理和法治之道,方能未雨绸缪。[xlii] (三)救济机制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分配紧缺医疗资源,往往涉及生命的抉择,影响重如千钧。
欧洲国家的分配方案可见Marta Perin and Ludovica De Panfilis,Among Equity and Dignity:An Argument-based Review of European Ethical Guidelines under COVID-19,22 BMC Medical Ethics 1,4-13 (202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未达最高紧急级别,医疗资源也未出现严重匮乏之时,这样规定无可厚非。
[xviii]但仅仅罗列这些原则是不够的,还须进一步展开整合。第二,长期来看,建议由省级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定期对分配决策的程序与合规性进行回顾性评估,[xlvi]为进一步完善决策机制提供参考。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虽然有助于及早防止不当决策,但耗时费力,在疫情暴发期间带来过高成本,甚至给分配决策实施造成不合理的延迟。[xxvii] See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of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Allocation of Scarce Critical Care Resources During a Public Health Emergency,http://gfgga69bfd014259d4bcfs0kp65v9wpfxv6b5p.fhaz.libproxy.ruc.edu.cn/sites/default/files/UnivPittsburgh_ModelHospitalResourcePolicy_2020_04_15.pdf,最近访问时间[2020-05-08]。[xxxii]参见《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56条。
若病情相同,则优先短期预后更佳者。来源:《环球法律评论》2021年第3期。
二是建立健康状态的评分值。第二,不仅考虑生命数量(短期预后),也关注生命年数(长期预后),将两种价值统合于一阶分配标准。
[ii]参见孟涛:《公共卫生紧急状态法治的原理与建构——基于新冠肺炎疫情事件的研究》,《法学评论》2020年第2期。[xliii]纽约州指南则分析了三种救济方式。
[xxvi] See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of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Allocation of Scarce Critical Care Resources During a Public Health Emergency,http://gfgga69bfd014259d4bcfs0kp65v9wpfxv6b5p.fhaz.libproxy.ruc.edu.cn/sites/default/files/UnivPittsburgh_ModelHospitalResourcePolicy_2020_04_15.pdf,最近访问时间[2020-05-08]。据此,建议由各医院常设的医学伦理委员会来执行前文提出的分配方案,作出分配决定。家庭角色标准则要求优待家中有需抚育的子女或赡养的老人的患者,通过救治一人来实现更多人的福祉。[iii]广义的医疗资源包括公共和私人资源以及预防性与治疗性资源。
职业角色标准要求把医疗资源优先分配给医护人员,因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具价值更大。鉴于此,匹兹堡大学模范政策建议设立如下救济机制:第一,允许患者及家属对具体分配决定而非总体分配方案提出异议。
然而,尽管人们普遍接受经济再分配政策,但在事关生死的医疗资源上劫富济贫有反向歧视之嫌。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紧缺公共医疗资源分配的法律规则 (一)立法形式 实践中,基于医学共同体自治原则,医学伦理规则往往以软法而非硬法的方式来规定。
事实上,我国已有相关实践。[xli]根据《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第7条至第9条,医学伦理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从生物医学领域和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专家和非本机构的社会人士中遴选产生,人数不得少于7人。
若六大系统都正常,则完美的SOFA得分为0。第二,对医护人员以外的社会公众采用与医护人员相同的分配方案。龙华:《武汉80岁以上高龄新冠肺炎患者治愈率近70%》,《湖北日报》2020年4月17日第4版。但这些标准各有优劣,无法独立决定分配顺位,需要取舍和权衡,故有必要参考域外实践,本着公正、高效和动态的原则,结合多重标准,按照医护人员、先到者、病情更严重者、短期预后更佳者、被抽中者的顺位构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紧缺医疗资源分配的伦理方案。
[xxix]美国各州短缺医疗资源分配方案可见Hall Render,Resources for Allocation of Scarce Medical Resources and Triag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http://gfgga602865ce7b61415ds0kp65v9wpfxv6b5p.fhaz.libproxy.ruc.edu.cn/scarceresources/,最近访问时间[2020-06-01]。在一次分配中,纽约州指南基于救治生命数量最大化的目标,采用短期预后的临床标准,即短期存活可能性,具体包含三个循序渐进的评估步骤:排除标准评估、死亡风险评估和定期临床评估,如表1所示: 对此须做三点说明:第一,排除标准列表所包括的病情仅指那些即便进行治疗也会立即或几乎立即导致死亡的情形,例如心脏骤停、对液体复苏和升压药无反应的不可逆年龄特定性低血压、对疼痛刺激无运动反应的严重脑损伤、预期存活率不足10%的严重烧伤等。
限于篇幅,本文不讨论私人治疗资源和预防性资源的分配。四、结语 新冠疫情成为全球危机,中国迅速、有力、高效的应对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生命安全,获得世界赞誉。
第二,年龄,即优待已得生命较短的患者。[xxxi] 同理,我国的分配方案也宜采用软法形式在法律上落实,建议由国家卫健委、国家卫健委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或中国医师协会牵头起草制定。